| 释义 |
剉 cuò ㄘㄨㄛˋ 《广韵》麤卧切,去过,清。 9画 刀部7画 统一码:5249 大五码:CDF1 国标扩:8476
1 折伤;挫折。
《吕氏春秋・必己》:「大则衰,廉则剉。」 高诱注:「剉,缺伤。」 《淮南子・诠言训》:「行未固於无非而急求名者,必剉也。」 宋 毛滂《鹊桥仙・春院》词:「红摧绿剉,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 《西游记》第四回:「这厮剉吾锐气,推出斩了。」 2 铡切;斩剁。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斫剉养马。」 3 谓铡切草料。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侃母湛氏……剉诸荐以爲马草。」 《魏书・秦王觚传》:「收议害觚者高霸、程同等,皆夷五族,以大刃剉杀之。」 《三国志平话》卷中:「众官乱刀剉蒋干爲万段。」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明日寻汝尸剉而焚之。」 4 用锉磋磨;磨擦。
《齐民要术・种谷》引汉《泛胜之书》:「又取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 唐 王昌龄《杂兴》诗:「握中铜匕首,粉剉楚山铁。」 刘半农《敲冰》诗:「只剩着浮在水面上的冰块儿,轧轧的在我们船底下剉过。」 5 方言。屋,家。
明 沈周《石田杂记》:「陈启东谕学宁德,常作诗述闽人常谈云:『……长公仔贬﹝贩﹞南瓜卖,李剉门书老酒沽。』」原注:「剉,屋也。犹言李家也。」按,闽人多作「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