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的介绍与鉴赏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能保存到今天是不容易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乙本等,便是十分珍贵的秦末汉初的墨迹。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第一手资料,与1972年出土的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孙子》、《孙膑兵法》等),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汉简一起,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没有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不攻自破。
《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与一般的汉简书用笔相比,无草率之笔,亦少见侧锋用笔,能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似出于相当成熟的书家之手,而非一般民间书者所为。
几篇《马王堆帛书》的文字,书风各不相同,可以断言它们出自多人之手。处于隶变阶段的《马王堆帛书》,虽然已经形成了隶书特有的横向运动笔势,但依然保存着篆书母体的明显特征。这从《战国策纵横家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与《老子》乙本那种完全横平竖直,再加左掠右波的写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老子》乙本已经趋向成熟汉隶的笔法,其横竖、掠、波画都开始走向规整,表现出一种统一的美,那么《战国策纵横家书》则还保留着金文、大篆中特有的斜势笔画和结体特征,它展现了一种错综的丰富的质朴美,使人回味无穷。
《马王堆帛书》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它纵有行,横无格,字的长度非常自由,通篇看去如同后世的行书行款,加上如“也”、“子”、“可”等字加长的左掠或右波、运用夸张的提按,造成了强烈的跳跃节奏感。这种节奏和章法可称得上是汉代章草的滥觞。
《马王堆帛书》存有大量的异体字、通假字和当时的手写体,同一字有时有多种写法,也有一些不同部首的字混合为同一部首,这些都反应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因此,在学习《马王堆帛书》的同时如能学习一些和古文字有关的知识,将有助于对当时文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