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宙碑》的历史介绍与鉴赏
《孔宙碑》额题《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碑高243厘米,宽133厘米,圆首,穿在额上,穿外有虹状晕缭绕。碑文系隶书,15行,每行28字。碑阴刻62名立碑者姓名,额篆“门生故吏名”五字,汉碑碑阴题额,仅见于此碑。
该碑刻立于后汉桓帝延熹七年(164)七月,书者不详,碑石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
该碑字形取横势,字势扁平,偶有方正不扁者,如“讳”字。用笔圆转,富有篆书笔意。主笔横画取“蚕头燕尾”势,与其他汉碑无二,但运用时颇饶变化,如“南”字上缘平直,“有”字曲折之势夸张,而“真”字则较含蓄。“南”字主横画波锋平指,“有”字却波尾翘然。蚕头下垂之势远比《曹全碑》收敛,间有垂势不明显的笔画。捺笔用笔与横画相仿,但起笔较轻,波势向下,波尾多上翘。撇画有时向上回锋收笔,如“令”字。有时则在驻笔处乘势回锋,以成垂露状的圆势。
《孔宙碑》的横向笔画特别开展纵逸,已达到从美学观点所能容忍的极限。其波笔如乡间小溪,从容不迫,曲折而去。其撇画则旁若无人,呈弧状逶迤而出。该碑左向钩多似撇,右向钩多作波,故全碑波撇甚多。碑中许多字左撇右波,如猛禽之两翼开张,给人以飞动升举之感。
该碑用笔、笔势、笔形、字形结构,均篆韵浓厚。如“声”字左上之圆折弯,“终”字之“冬”,“显”字左下之“丝”,“致”字左边之“至”等,均尚带有较浓的篆意。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分》云:“凡书贵有新意妙理,以方作秦分,以圆作汉分,以章程作草,笔笔皆留;以飞动作楷,笔笔皆舞,未有不工者也。”《孔宙碑》意新理妙,气韵醇美,当与用篆入隶有关。
碑中有些字结构独特新颖。如“功”字,“工”旁缩居上边,其下横与“力”字起笔相粘,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来让撇画施展;而撇画大马金刀,从右上角斜贯左下角,撇笔厚实,使整个字生动活泼,舒展自然。再如“永”字,其结构取篆书而稍加变化,首笔居左半,而在楷法中称为“啄”、“磔”的末两笔,在此连成一气,似一笔写成的横弯竖弯钩,与左半分庭抗礼。
全碑行列布白疏朗,雍容大方,与舒展的笔画水乳交融;且行气流畅,雄健生动。清人朱彝尊云:“《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说:“《孔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均非溢美之词。
东汉桓灵时期,乃汉碑全盛之时,熹平六年(177)河南刻立的《尹宙碑》书风与《孔宙碑》相仿,人们在习惯上将两碑合称为“二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