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张芝与楷书之祖钟繇的作品
草圣张芝与楷书之祖钟繇的作品
隶书的波磔的山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并在东汉时期达到高度的成熟,出现了众多经典的隶书精品。而另一方面也沿着草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章草。
中国书法中的草书,又可细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种。章草的产生据唐张怀曜《书断》认为:“此乃存字之梗慨,损隶之规矩。纵横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即章草书是由隶书简化草写发展而来的。而今草则是存章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追求简化流变而形成的。章草书虽已草书符号化,但字与字独立几乎无连带,笔画短促并较多隶书的波磔笔意。后来为了进一步流便地书写而向草化发展,雁尾逐渐消失,便逐渐演变为今草。
章草产生并流行于汉朝时期,其代表书家为张芝。
张芝,字伯英,生年不详,卒于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午),敦煌人。自幼爱好书法,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说他:“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勤奋学书终成一代大帅,破后世称为草圣。王羲之曾云:“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即古今书法,只佩眼钟繇和张芝。又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尤其推崇张芝。张芝传世的《芝白帖》(图1)等作品由于没有可靠的证据。我们权且据此了解以张芝为代表的当时书家的章草书风。
此外,传为三国吴阜象所书的《急就章》(图2)。传为晋索靖所书的《七月二十六日帖》,以及传为晋陆机所书的《平复帖》(图3)等都是研究章草的重要作品。其中《平复帖》相对于《芝白帖》、《急就章》等经典章草而言,字形托长,笔面的波磔形态已大为收敛,露出向今草演变的端倪,同时其义是墨迹本,所以甚为今人珍视。
章草继续向草化和正化两个方向发展,草化最终演变为今草乃至犴草,而正化则逐步形成早期的楷书。楷书的出现可谓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场重大革命。它相比隶书,在点画线条上更加丰富多彩,在问架结构上更加灵活多变,并且,至此中国书法的字体演变渐趋结束。楷书的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提供了更为程式化的用笔和更为稳定的空间造型,这也正是今天的人们学习书法必从楷书始的主要原因。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一般公认钟繇为楷书之祖,或至少认为钟繇对楷书的创造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唐张怀璀《书断》称:“繇善书……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而《宣和书谱·正书叙论》则直称钟繇:“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这里的“真书”和“正书”指的都是楷书。从其传世的《荐季直表》(图4)、《贺捷表》和《宣示表》来看,其点画虽仍存隶意,但已是较为典型的楷书用笔,字形稍扁,结体茂密高古而又气息通透,章法有行无列自然天成。其古雅醇厚的气息为魏晋时期王羲之等人萧朗俊逸书风的肜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