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行书《论语集注》残稿书法欣赏介绍
朱熹行书《论语集注》残稿书法欣赏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改字仲晦。南宋绍兴间进士,历事高、孝、光、宁四朝。累官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秘阁修撰、终宝文阁待制。庆元中(1195——1200)致仕(退休)。熹原籍婺源(今属江西)婺源古时属新安郡,故其署款多称新安。居崇安时,榜厅事曰“紫阳书堂”,故称紫阳。又创草堂于建阳之云谷,榜曰“晦庵”,自称“云谷老人”,亦曰“晦翁”。晚年卜筑于建阳之考亭,作沧州精舍,自号“沧州病叟”,又号“遁翁”。考亭为讲学之所,后人称之日“考亭学派”。其学出于李侗、罗从彦,尽得程氏(颐、颢)之传。其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所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注》、《楚辞集注》、《昌黎先生集考异》、《晦庵集》等;还编次《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近思录》、《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为南宋著名理学家。
行书《论语集注》残稿,为六行笺纸。其运笔之速、如风起云涌,令人想见其写作时“文思涌发,如沧海波澜,不可遏止”之势。当时作者倾注全神于文辞义理精当与否,书法却不期工而自工。王恽云、“考亭之书,道义精华之气,浑浑浩浩,自理窟中流出。”王世贞云:“观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蠖,岂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耶!”董其昌云:“晦翁书近钟太傅(繇)法,亦复有分隶意。”观晦翁书《刘子羽神道碑》,点捺丰腴峻劲,如六朝墓志中精品,笔法全从钟繇脱胎,惟形体略觉偏长而已。
此《论语集注》残稿中“訒,忍也,难也。仁者”“得无訒乎?”“内省不疚,而目”等字的右上角转折,圆圜中具有坚韧的弹力,隐约犹存钟太傅法。“疚”字最后捺笔肥腴劲利,与《刘子羽神道碑》如出一辙,俱是两面饱满,力能扛鼎。《书史会要》称“善正行书,犹工大字。”李日华云:“晦翁匾书作松枯石者,以取苍劲。”而晦翁大字乃用“笋箨”笔所书,故别具风骨。朱熹不以书名于世,因其书名为其理学之名所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