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小楷代表作《道德经卷》的书法欣赏与介
赵孟頫小楷代表作《道德经卷》的书法欣赏与介绍
《道德经卷》为赵孟頫小楷代表作之一,纸本,纵24.3厘米,横153.3厘米。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爱二题。曾经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陈继儒《妮古录》、汪砢玉《珊瑚网书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等书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此小楷经卷,深稳多姿,温润闲雅。下笔无一点尘俗气,正如文征明所云,“小楷精绝,殆无遗恨”。他的“赵体”的姿媚也完全体现在这幅作品。他非常喜爱扁平的结构,近于一种偏爱。在这种扁平的字的结体中,由于重心的降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和平衡感。这是否与他心灵深处的某些方面达到了沟通?比如他对于心灵深处的矛盾希望一种稳定的平衡,希望在风波迭起的官宦生涯中得到一种安定乃至安全的生活……这些都能引起我们的审美联想。但是,他对于美的追求还是孜孜不倦的。他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变幻着相同的字的字形。如《道德经》开头有一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三个“善”字,赵孟頫分别写作“善”、“”、“譱”,无一相同,各得其妙。此种变化如“以”字、“无”字、“难”字、“则”字等等,随处可见。赵孟頫是用一种精良的软笔,纯用其毫尖,在提按间,和行止间刻画着小楷的节奏与韵律,颇见精熟和姿韵。
这幅小楷中的高超技巧,还表现为“赵体”的圆媚流转,字里行间往往显露出一种安闲自得的韵趣与恭敬兢业的意味。这点可以从赵氏自己的跋语中省悟到,他在书后中说:“壬子夏日,余养疴松雪斋中,适月江学士以李公麟所画老子授经图示余。余阅之,喜而忘倦。此图宋思陵所宝爱,其后赐朱胜非,得流于人世间。玩之再四,不忍释手,真奇物也。学士复征余书五千言于后,意欲匹之。噫,人物自顾、陆而后,虽代不乏人,然有如公麟者,信为绝响。就中老子据床而坐,安闲自得,眉睫鼻孔皆能动;一关尹肃容拜跪而恭敬兢业之意,依然在尺素间。至于布置之妙,运用之奇,又余技矣。而余书乌足以匹其万一哉?月江又为之固请,勉而塞责,虽手战弗工,不复论也。”赵孟頫被李公麟的《老子授经图》所吸引,以至病中忘倦,连称奇物,不忍释手。李公麟画出了老子的安闲自得,画出了关尹的恭敬兢业,赵孟頫体察到了这一点,而且又把这种神态融入自己的《道德经卷》中去,因此,欣赏此幅小楷作品的“布置之妙,运用之奇”,也仅是表面层次的“余技”而已,更重要的还应体味作者在此卷作品中努力参悟并吸取《老子授经图》里那种情趣意态的所在。再从用笔、体势和姿态来看,作者显然以二王的萧散风神来作为借鉴的。他又时楷时行,随手变换字形,也颇具安闲自得之趣。然而他又一笔不苟,在乌丝栏中洋洋五千言的一点一画,一字一行,都排次顶接而成,颇见肃敬之意味。中国的书法虽没有物象,没有悦目的彩色,但是它完全能体现出书法家的心灵与审美意趣,欣赏者只有通过各种信息去捕捉,才能将目光投射到作品的深邃之处,真正体味到精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