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书法的特殊性
某书法家论老年学书法的特殊性
当笔者进入耆英之年,退休后,在老年朋友鼓励下,提起勇气,执笔学起书法来。自已目的要求是老有寄兴,陶冶情操,修心养性,怡情健身。朋友们学习交流之中,使我领悟到:书法如做气功,当你提起笔练习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意念专一于笔端,并付出全身的力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逐步感受到有一股“气”往全身流动。书法还可以调整人体内分泌平衡,促使新陈代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非常有利于安神养性。由于对老年有益健身,我下决心学下去。只要精力能适应,六、七个年头以来,在老年朋友鼓励和辅导帮助下,每天上午我都争取拿起笔来临帖写字。
例如颜真卿的楷书,赵孟俯的行书,王羲之的行书及行草,欧阳询、柳公权的楷书,张旭的草书等,我都深浅不一、似懂非懂、中规不矩地认真接触和练习。岁月流逝,人一旦进入老年,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和压力。我只有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支配。因此,我练书写字,自以为“悟性低”,与年青人比,自认为永远是个“小学生”。于是,我狠抓两个字“勤”与“恒” 。“勤”可以补拙;“恒”须不间断,坚持不懈,指望终期学有所成。
诚然,老年学书法,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优势是见过世面,有几十年阅历经验,前后看过读过一些书法字帖和碑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和鉴赏力比较强;劣势是年事已高,岁月不饶人,脑子不听使唤,记性差,手脚不灵活,手的耐力差,无法持久地工作。因此,老年人学书法,不能与青少年学生等同对待,而应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