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八十勤练字故事
钟繇是三国曹魏时的大臣,更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出生于公元一五一年,卒于二三0年。唐代张怀?的《书断》中提到钟繇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特别是他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南北朝时代,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以后长期与王羲之合称《钟王》。当时,爱才的一代枭雄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地跟著书法前辈刘德升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他白天与人闲谈时,常用东西画地练字,有时长达数丈;晚上睡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手指在被心上划字,以至于被子都划破了。专注至此,三年后终于书法大成。
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家共事曹操。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但韦诞出于对《九势八字诀》的珍视(珍贵),只同意他在家翻阅,不肯借他。后来韦诞死了,知情者暗地掘开他的坟墓,得到了这卷墨宝《九势八字诀》。钟繇便以重金将它买下,终日钻研,爱不释手,甚至连如厕时也在披览。有几次他去厕所,因揣摩其间架(笔划与笔划间的关系,指结构)过于入迷,半天没有出来,急得家人到处寻找。
钟繇一生活了七十九岁。他临终前曾捧着《九势八字诀》告诉儿子钟会说:‘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此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唐蔡希综《法书论》)这段话,可说是他一生勤奋学书经验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