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文字和六国古文的关系
战国时代的秦国疆域原本以今陕西腹地渭河流域为中心,东临韩、魏,南临楚、蜀。这一带本商周故地,因而秦国文字大抵上承商周文字。郝茂先生在考察《青川木牍》、《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和《龙岗秦简》等秦国简牍文字的基础上。指出秦简文字与殷商文字同构者395字,如《睡虎地秦简》中的“斗”、“安”、“勿”、“同”、“夹”、“楚”、“初”、“帛”等字与殷商甲骨文结构相同。《睡虎地秦简》中的“柳”、“柏”等字为左右结构,而殷商甲骨文为上下结构的“天”“皋”。另外,秦简文字与西周文字同构者248字,如《睡虎地秦简》中的“秉”、“恒”、“逮”、“赋”等字与西周金文结构相同。秦简文字中也有不见于商周文字的“新出字”1039个。这个数字大于传承字量,这固然有传世器物文字的局限,也当发展的因素,还应有受到六国古文影响的成分。
当然,秦国文字还有铜器铭文(度量衡器铭文、兵器铭文)、石器铭文、货币文字、玺印文字、陶器文字、漆器文字等多种文字形式,各类秦文字无不反映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秦文字形体相对稳定,与商周文字的传承关系比较明显,与六国古文差距较大。如:
“六国古文”这个概念并不严格地局限在齐、楚、燕、韩、赵、魏这几个国家的文字,而是指分别以这几个国家为主的地区所使用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常可以称为“齐系文字”、“楚系文字”等。
齐系文字:是指以齐国为中心的齐、鲁、滕、任、邾、莒、薛等国所使用的文字。齐系铜器铭文有些标识字。如“陈”,齐国陈氏的“陈”作“堕”,与其他文字体系中的“陈”作“嘏”结构不同。在兵器铭文方面,齐系兵器铭文多数是铸造上去的,因而线条与字形比较宽厚,与晋系兵器的刻划铭文明显不同。从货币文上看,齐国刀形币的专用词语是“奋化”,有的学者释读为“大化”,也有的释读为“法货”,也有的释读为“大刀”。齐系文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往往在垂笔上添加一个装饰性符号。
楚系文字:是指以楚国为中心的楚、吴、越、徐、蔡、宋等国所使用的文字。何琳仪在《战国文字通论》中指出一些偏旁的特殊写法以及一些字的特殊写法是楚系文字所独有的。总体上看,楚系文字比较秀丽,结体比较匀称,
尤其是简文,常常有气势飞动之感。
燕系文字:燕国社会比较稳定,文字发展变化不大,基本上属于春秋体系。但燕文字中也有不少典型的写法。
晋系文字:是指韩、赵、魏、郑、卫、中山等国使用的文字,周代文字也属于这一系。晋系文字也有一些独特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