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者对异体字的研究
异体这个术语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了:“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当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这里的“异体”还是书体差异层面的。《说文》段注中也用到这个术语,如《说文·肉部》:“胞,小冥易断也。从肉,绝省声。”段注:“脆、腈盖本一字异体,《篇》、《韵》皆云‘胞同臃’。”这里的“异体”跟现在的概念一致。汉字异体问题较为复杂,光是异体字的定义就各有不同,略举几家如下:
1.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给异体字的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2.刘又辛在《大型汉语字典中的异体字、通假字问题》(收入《文字训诂学论集》,中华书局,1993年)一文中把异体字定义为:异体字记录语言中同一个词,是功能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3.赵振铎1996年在《辞书研究》上发表《谈异体字》-文,把异体字定义为:异体字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异体字是音义相同字形不同的字。
4.刘志基在《汉字异体字论>(见李圃主编的《异体字典》,学林出版社,1997年)一文中把异体字定义为:异体字是书体不同的字,是指今体字与古体字说的。
定义2、3都谈到字形不同,定义4也是字形不同,实际上就是“异形字”,上文已经对“异形字”作过分析。定义1过于绝对化,“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恐怕是没有的,这样限制“异体字”的范围与异体字的实际情形是不相吻合的,因为异体字往往是由于时间或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而且不同的时代会有异体字的分化与合并的现象。
我们主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上看待异体字问题,也就是说,异体字是有时代特点的。上文所引刘志基《汉字体态论》中关于异体字的分化与合并现象足以说明问题了,刘志基这样概括说:“如果说同字异体这一汉字体态特征本身还有什么基本特征的话,那便是它的历时流变性质。纵观汉字演变史,不难发现,许多异体是忽生忽灭,流行一时即遭淘汰的。因此,历史上的许多异体,早已是鲜为人知的陈迹了。倘若调查汉字个体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又可发现,异体的兴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新陈代谢流程。如果细审字体的历时更替,则还可看到这种更替又是造成异体的一个途径。然而,最能凸现汉字异体历时流变特征因由的,当推一些较为特殊的字形演化现象,即分解、转移、合并等。”
建立这样一种时代观念,立足于异体字在不同的时代的分合,就能较清晰地把握异体字的种种规律,就能破除所谓“狭义异体字”“交错式异体字”“包孕式异体字”等等现象,从而有利于异体字的深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主张把异体字定义为:异体字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音义相同但字形结构不同的字。
我们把书体的不同排除在异体字范围之外,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不同对于汉字异体字的整理和规范没有多少意义,而凡也会无限制地扩大异体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