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科舉 |
释义 | 科舉中國古代選取官吏之考試法。此種以測試成績為主之科舉制,始於隋、唐,迄止清末,凡延續一千五百余年。唐制設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而以前三科為主。後廢秀才,專取明經、進士二科,後者考詩、賦。入宋,科舉制度已臻完善,設有地方解試、尚書省省試、天子殿試三級,取進士、明經、明法三科。考經義、論、策,而廢詩、賦,鄉試録取者稱舉人,首席名解元;殿試録取者稱進士,前三名各為狀元、榜眼、探花。中國古時以科舉取仕,組成官僚機構,在封建統治下,為一制度,得以長期續存,有其歷史緣故。自科舉行而薦舉漸廢,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明令廢科舉。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