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對偶曰 “聯”。在一幅長條板、紙上所書對句曰 “聯句”,亦曰 “對聯”,或刻於門扉、柱上,種類繁夥。題於門扉者為“門聯”,挂於柱者為“楹聯”、“柱聯”、“楹帖”。楹即圓柱。將門扉中央着紅色,或漆書,或紙帖,以此為門心,而貼於大門左右柱上之聯句,謂為“框聯”。此外,尚有正月 “春聯”、賀壽 “壽聯”、葬儀 “挽聯”等。中國之居地、廟宇、林園、名勝古迹、樓閣亭榭、學堂、會社、餐廳等,每挂有聯,此乃古今習俗也。東瀛則少覯,惟好事者為之。 六朝以降,流行駢儷。五季末,後蜀孟昶於歲除之日,敕命學士辛寅遜以桃符版題寢門,嫌其詞不工,而自题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此乃聯之權輿也。所謂“桃符版”者,即以木製二枚板,其上繪有“神荼”、“欎累”守門神,懸於門之兩傍,欲除災厄。初時并未題句,然可視為聯之萌芽。《墨莊漫録》曰:“東坡(蘇軾)居黄州,一日逼歲除,訪王文甫,見其家治桃符,公戲書一聯: ‘門大要容千騎人,堂深不覺百男歡’”《困學紀聞》 曰: “攻媰先生書桃符,門前莫約頻來客,坐上同觀未見書。”書聯習俗行於宋,自元以後漸盛迄今。古時每見五、七言詩句,後加散文句法,或六字句、八字句,有長達數十字者。作聯無定格,其要旨首在取材,筆意明快清新。北宋沈括 《夢溪筆談》一 《故事》二十三載: “楊大年 (億) 久為學士,家貧請外,表詞千餘言。其間兩聯曰: ‘虚忝甘泉之從臣,終作莫敖之餒鬼。從者之病莫興,方朔之饑欲死。’”元初趙子昂過揚州“近月樓”趙家,題有 “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京師 “陶然亭”題有: “窗前绿樹分禪拓,城外青山到酒杯。”明朱竹垞 (彝尊)舊居在京師海波寺街,其“古藤書屋”題有:“一庭芳草圍新绿,十畝藤花落古香。”聯句布置,其要在左右對照,大多一行書;若二行以上者,則左聯反向右行書。款署殊講究。聯句之文,未必係書者所創製,時見采集名碑帖之句。中國古來出版聯帖專輯甚多,近時有甲骨文聯行世。 *聯lian[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連也。 从耳、从絲。从耳,耳連于頰。从絲,絲連不絕也。(十二篇上)
一耳及串聯甚長的耳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