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 上造但車軎,殷周金文集成12041,戰國晚期 工上造但。
 包山楚簡·文書96,戰國 正疋 戠(識)之, 但捭爲孝。
 武威漢簡·甲本泰射40,新莽 司射適次,但決述,執弓,挾乘矢。
 漢印文字徵 但譚之印。
 漢印文字徵 小但。
 三老諱字忌日刻石,東漢 次子但曰仲城。
 爾朱襲墓誌,北魏 嘗謂人曰: 此兒乃是家門之千里,但恐其勇於授命,終不得卒其天年。
 元均之墓誌,北魏 但積善無徵,殲我良人。 《説文》: “但,裼也。从人旦聲。”
但★常◎常
形声,从人,旦声,本义读tǎn,脱衣露出上身(后作“袒”);又读dàn,假借为副词(相当于“只”“仅”)、连词(相当于“但是”“不过”)等。 但 金文; 篆dàn[亻(人,意符)+旦(聲符)→但(《説文》:“但,裼也,從人。旦声。”但,古“袒”字。古人稱“脱去外衣,留著内衣”爲“但”。後假借爲連詞〈但是〉。又表示“僅僅”,“只”〈但願如此〉。)] [宋] 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注:嬋娟,月裏嫦娥,引申爲月亮。)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此系私室,但坐不妨。” 但dàn(7画)
  【提示】右上的日,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但dàn7画 人部 (1) 只;只要: ~愿如此|不求有功,~求无过。 (2) 可是;不过: 工作很忙,~精神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