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 睡虎地秦墓竹簡·編年記53,戰國至秦 [五十]三年,吏誰從軍。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西漢 天下皆樂誰(推)而弗猒(厭)也,不以其□爭與?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能誰(進)之,爲君子,弗能進,各止於其里。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91,西漢 夫生而自嫁,罪誰與夫死而自嫁罪重?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00,西漢 訊婢: 起市中,誰逢見?
 漢印文字徵 誰順私印。
 漢印文字徵 段誰。
 郎中鄭固碑,東漢 俯哭誰訴,印唬焉告。
 王誦墓誌,北魏 誰言福謙,豈錫難老。
 竇泰墓誌,北齊 誰協其謀,竭誠所奉。
 高虬墓誌,隋 壹淪幽壤,千秋誰寤。
 峿臺銘,唐 誰厭朝市,羈牽局促。
 朱君妻王氏墓誌,唐 春與秋兮换序,存與殁兮誰忘?
 李蟾墓誌,唐 乃聚而謀曰: 事誣於禮難矣,度義縁情,誰又忍其已焉?故以季弟爲嗣。
 李三十三娘墓誌,唐 茫茫誰測,杳杳難聞。
 劉通墓誌,唐 豈在遐迩,其誰不瞻? 《説文》: “誰,何也。从言隹聲。” 唐寫本《玉篇》 引作“誰,呵也”,爲訶問之義。賈誼《過秦論》: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誰”這一字形最遲西周中期已有(有不同意見, 或不認同將大鼎“ ”釋爲“誰”,參下),但不作疑問詞使用。至西漢,“誰”作疑問代詞已很普遍,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戰國晚期中山王 鼎: “非信與忠, 其隹能之?其隹能之? ”用“隹”記録疑問詞。
 大鼎,殷周金文集成2807,西周中期 王召走馬雁令取誰(騅) 卅 (二匹)易(賜)大。
誰谁, 金文; 篆shuí,shéi[言(聲意符)+隹(聲符) →誰(《説文》:“誰,何也。從言,隹聲。”什麼人?任何人?)] 《詩經·大雅·桑柔》:“誰能執熱,逝不以濯(zhuó)?”(哪個能抓燙東西,不找涼水沖?) [唐] 李紳《憫農二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