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201正,殷
貞貍隻[羌至]于鬲。

甲骨文合集1975,殷
甲戌卜, 貞其尊鬲十牛于丁。

甲骨文合集34397,殷
……于父丁其尊鬲。

鬲奞爵,殷周金文集成8283,殷
鬲奞。

鴻叔鼎,殷周金文集成2615,西周早期
誨(𧩕)乍(作)寶鬲鼎。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人鬲千又五十夫。

作册夨令簋,殷周金文集成4300,西周早期
臣十家,鬲百人。

仲姬作鬲,殷周金文集成510,西周中期
中(仲)(姬)乍(作)鬲。

微伯鬲,殷周金文集成516,西周中期
𢼸(微)白(伯)乍(作)𪔉鬲。

旂姬鬲,殷周金文集成532,西周中期
(姬)乍(作)寶鬲。

虢仲鬲,殷周金文集成561,西周中期
虢中(仲)乍(作)𡜩(姞)(尊)鬲。

伯庸父鬲,殷周金文集成620,西周中期
白(伯)(庸)父乍(作)弔(叔)(姬)鬲。

榮伯鬲,殷周金文集成632,西周中期
(榮)白(伯)(鑄)鬲于

庚姬鬲,殷周金文集成638,西周中期
(姬)乍(作)弔(叔)娊(尊)鬲, 𠀠(其)永寶用。

京姜鬲,殷周金文集成641,西周中期
京姜女乍(作)(尊)鬲, 其永缶(寶)用。

伯先父鬲,殷周金文集成652,西周中期
白(伯)先父乍(作)(尊)鬲,𠀠(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仲枏父鬲,殷周金文集成746,西周中期
(湯)父有(司)中(仲)(枏)父乍(作)寶鬲。

邾伯鬲,殷周金文集成669,西周中期或晚期
鼄(邾)白(伯)乍(作)𦩱(媵)鬲,𠀠(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季貞鬲,殷周金文集成531,西周中期或晚期
季貞乍(作)(尊)(鬲)。
按: 增金旁。

虢姞作鬲,殷周金文集成512,西周晚期
虢𡜩(姞)乍(作)鬲。

膳夫吉父鬲,殷周金文集成704,西周晚期
譱(膳)夫吉父乍(作)京(姬)(尊)鬲。

父鬲,殷周金文集成719,西周晚期
白(伯)父乍(作)畢(姬)(尊)鬲。

芮太子鬲,考古與文物2007年02期,春秋早期
内(芮)大(太)子乍(作)鑄鬲。
按: 增皿旁。

虢宫父鬲,文物2009年02期,春秋早期
虢宫父乍(作),用從用征。
按: 增鼎旁。

芮太子白鬲,文物2008年01期,春秋早期
乍(作)爲邁(萬)寶鬲。
按: 增“臼”加“土”。

鄲孝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574,戰國中期
王四月,鄲孝子台(以)庚寅之日,命(鑄)食鼎鬲。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2,戰國
舜耕於鬲(歷)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40,戰國
偞(桀)乃逃之(鬲)山是(氏)。

秦印文字彙編
咸陽巨鬲。

武威漢簡·甲本服傳1,新莽
苴絰大鬲,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爲帶。

漢印文字徵
鬲右尉印。

石門頌,東漢
凡此四道,垓鬲尤艱。

高叡修定國寺塔銘碑,北齊
自可生蓮花於鬲子,樊烈火於魔宫。

朱光宙墓誌,唐
鬲侯應宿,河尹多功,代濟其美,不殞其風。
《説文》: “鬲, 鼎屬。 實五觳。 斗二升曰觳。 象腹交文, 三足。 , 漢令鬲从瓦厤聲。 , 鬲或从瓦。 ”
鬲爲古代常見炊具,大腹,三足中空。早期金文沿襲甲骨文字形,字皆象三足器之形。後三足之形從器身分離出來,變爲近於“羊”。又有加“金”、“皿”、“鼎”等爲意符的。

鬲,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或體作
象形,古代炊具,圓口,似鼎,三足而上部中空,其下點火以蒸煮食物。金文或增 “鼎”爲意符,表示是食器。後世或增 “瓦”作意符, 字作 “䰛”,“鬲”遂兼爲聲符。 聲符或易爲 “厤”,字作“㽁”。金文所从或作 “羊”字形, 當是因爲書寫肢解象形所致。卜辭或用本義,或用作人名。銘文多用本義,或指奴隸,或用作人名,或通 “歷”。
楚簡帛文作,增臼作意符。

★规◎常


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鬲形,隶定为“鬲”。本义读lì,古代一种炊具,足部中空;又读ɡé,用于地名、人名用字。
【辨析】
❶以“鬲”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炊具、饮食等有关,如“鬷、鬻、鬴”。
❷以“鬲”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e,但声母不同。ɡé:隔、嗝、膈、镉、塥∣hé:翮。

gé,lì

(甲) (篆)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烹饪用的鼎。“鼎足相去疎阔者名鬲(lì)。”(《尔雅·疏》)《汉书·郊祀志》说:“其空足曰鬲。”又读gé,《广韵》、《正韵》:“各核切”。作意符(形符)生成的字有鬻、融、獻(献)。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隔(隔离)
膈(膈膜)
镉(金属元素)
嗝(象声词)
塥(沙地,多用于地名)

翮(振翮高飞)
相关链接
“融” ,《说文》:“炊气上出也。”徐铉曰:“镕也,气上融散也。”谐“镕”之音。甲骨文,左为“鬲”,右边为气体上蒸的样子,形状像虫,讹变为“虫”。

【析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有袋形腹的饮食器具的形状。小篆、隶书字形讹变,初形不显。
【释义】《说文》:“鼎属。”沈括《梦溪笔谈》:“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本义是以煮粥为主的烹煮食物的炊器,形状为大口、袋形腹、三足。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it looks like the utensils for eating and drinking in the form of a full bag.
【original meaning】An utensil used to cook the food like a porridge.The shape is like a big mouth,with a bag-shaped belly and three feet.

59.趣談“鬲”字

鬲,古人發明了隔水蒸煮食物的鬲鍋,文字象形,三足中空,這樣受熱面積大,腹内放水,中間用箅子將水和食物隔開,利用蒸汽蒸熟食物,五千年前這樣的設備已經相當先進。鬲實爲隔本字。


甲骨文;金文;gé,lì

[獨體象形。(《説文》:“鬲,鼎屬。實五觳(hú)。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鬲:1.l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制炊具,三足中空、大腹、圓口,中有箅將食物與底隔開,腹中置水。文字象形。擬“鬲”爲“隔”字初文。至商周出現銅制鬲,已是用作祭祀的禮器,與炊事遠離,故在文字中已經很少使用。2.gé,古代稱俘虜爲“人鬲”。)]
[東漢] 班固《漢書·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其空足曰鬲lì。”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駁〈實庵字説〉》:“臣是家内奴隸,鬲(gé)是生産奴隸,生産奴隸是賤于家内奴隸的。”

*le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鼎屬也。 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从鬲。 , 鬲或从瓦。(三篇下)
空足之煮飯器形。

(lì)

,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鬲或从瓦。,汉令鬲从瓦,厤声。”(郎激切)
甲骨文作,金文作等。字形象古代烹调用具,似鼎,大腹三足,足中空可灌入水,因而与火的接触面大,加热时可以迅速升温。金文中有的写法还加“金”旁,如。郭店楚简作。卜辞有用其本义的,如:“甲戌卜,贞:其尊鬲,十牛于丁?”(《合》1977)尊,动词,当放置讲。[1]于省吾说“”象以攴击蛇,引申义为割解人牲或物牲。
最早的鬲当为陶器,但殷商时期已经有不少青铜制作的鬲,从金旁的字可以为证。“鬲”的本义是炊具,后来指从事炊食业的奴隶。如虢仲鬲:“虢仲乍(作)虢妃尊鬲。”金文夨令簋有“鬲百人”,大盂鼎有“人鬲”。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说:“夨令簋是成王时器,大盂鼎是康王时器。鬲与人鬲就是古书上的民仪与黎民,黎、仪、鬲()是同音字。鬲是后来的鼎锅,推想用鬲字来称呼这种‘自驭至于庶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取其黑色。”[2]
《说文》中或体作,汉令作,可证汉代称釜鬲为“历”属实。《史记·滑稽列传》:“铜历为棺。”司马贞索隐:“历即釜鬲也。”
鬲部有十二个属字。该部字本义大都与炊具或煮饭有关。


(lì)

也,古文亦鬲字。象孰饪五味,气上出也。凡之属皆从。”(郎激切)
段玉裁注:“鬲、本一字。鬲专象器形,故其属多谓器。兼象孰饪之气,故其属皆谓孰饪。”“”两旁的形体表示烹煮食物时五味从“鬲”中向上腾起。
部有属字十二个,重文十二个。凡从“”的字,本义与所煮的糜粥、汤等或烹、煮、炒、烙等行为相关;与从“鬲”的字多与炊具有关是不同的。

10画 鬲部
(1) 鬲津,水名。发源于河北,流入山东。
(2) 人名用字。胶鬲,生活在殷末周初。
 另见lì(239页)。


10画 鬲部 古代炊具,样子像鼎,三足中空。
 另见gé(124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1: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