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眼
1 我国传统音乐和传统戏曲唱腔的节拍。每一小节中的强拍,多以鼓板敲击按拍,称「板」;次强拍及弱拍,则以鼓签或手指按拍,称「眼」。合称「板眼」。
明 杨慎《丹铅总录・物用・鼓刀中音》:「庄子谈庖丁解牛处云:『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节合拍也。刀声亦合乐府之板眼。」 明 王骥德《曲律・论板眼》:「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幡绰始造爲之。牛僧孺目拍板爲『乐句』,言以句乐也。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爲节制,故谓之板眼。」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说完了这段科白,又按着板眼,拍那个鼓。」 老舍《四世同堂》十九:「﹝晓荷﹞右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都富有弹性的在膝盖上点着板眼。」 2 比喻规矩;秩序。
老舍《四世同堂》四四:「他很爱说话,但是他留着神,不让他的话说走了板眼。」 吴组缃《山洪》二三:「吃饭睡觉以及喝茶歇肩,都吹哨子,一点错不得板眼。」 3 比喻主意、办法、手段。
克非《春潮急》八:「看不出你个老实人,还会耍这个板眼儿。」 4 比喻关键的地方。
马烽《结婚现场会》:「不,你说的都在板眼上。你批评得很对,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