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十七帖
释义

十七帖

個人刻帖。是帖集刻世傳東晉王羲之尺牘二十九種(按或謂三十八種,一百三十四行),因卷首一帖有 “十七日先書”云云,故名《十七帖》,并非表示帖數。王羲之代表作,歷來推〈集字聖教序〉、〈蘭亭序〉、〈十七帖〉,世無异論。而《十七帖》作為王書殊可信,古今奉為草書圭臬,乃王書研究之必需。
唐太宗 (李世民) 酷愛王羲之書,不遺餘力搜訪購求,所獲尺牘達三千余種。遂分門别類,按二三十帖為一卷,各裝裱成一丈二尺左右長幅,凡八十卷,《十七帖》即其一也。然盡管太宗生前搜集成就巨大,惜身后逐漸散佚無片紙只字遺存,《十七帖》 亦然。今所見者僅為後代石刻本。此本末載跋語,為“副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勒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 二十字。其上有大字 “敕”,乃唐太宗宸筆助學,并頒布天下。特從八十卷中擇取優者,以供效法,足見此帖甚為杰出。
是帖凡二十九通。〈郗司馬帖〉 (三行)、〈逸民帖〉 (四行)、〈龍龍保帖〉 (三行)、〈糸布衣帖〉 (二行)、〈積雪凝寒帖〉 (六行)、〈服食帖〉 (三行)、〈離不可帖〉 (三行)、〈瞻近帖〉 (七行)、〈七十帖〉 (九行)、〈天鼠膏帖〉 (二行)、〈朱處仁帖〉 (三行)、〈邛竹杖帖〉 (四行)、〈蜀都帖〉 (十一行)、〈鹽井帖〉 (二行)、〈嚴君平帖〉 (二行)、〈省别帖〉(六行)、〈都邑帖〉 (五行)、〈胡母帖〉 (五行)、〈兒女帖〉(五行)、〈譙周帖〉 (三行)、〈講堂帖〉 (六行)、〈諸從帖〉(六行)、〈成都帖〉(五行)、〈旃罽胡桃帖〉 (六行)、〈藥草帖〉 (二行)、〈來禽帖〉 (四行)、〈胡桃帖〉 (六行)、〈清晏帖〉 (四行)、〈虞安吉帖〉 (七行)。
以上二十九通尺牘,多係與蜀地益州刺史周撫者。周撫字道和,咸和(326——334)中監巴東諸軍事,任益州刺史。永和 (345——356) 初,桓温征蜀,督漢中巴西四郡軍事,鎮襄陽,以功封建城縣公,居州三十余載。羲之與撫尺牘確證者為(邛竹杖帖),而余者之書風及書式殆同,作與撫者,則全屬可能。倘此推論不謬,可視為受書人整理王書時所編輯,饒有意趣。《十七帖》之所以自古為人寳重,不惟其源遠且正,為王書最可信者,而書法精絶,尤是主因。《十七帖》所輯屬世傳羲之數百件草書帖中最精彩、遒勁、妍美、杰出者,不僅在王羲之草書中最有名,亦為歷來草書中絶品,故歷代均取作草書範本。唐張彦遠、宋黄伯思稱之為“書中之龍”,誠非過譽。但其他集帖之王書多富變化,不曾千篇一律,而此帖王書格調略同,稍嫌整秩,似其不足,視為與一人書自合情理。或選為學書用,摹拓時已作若干調整。由是,集刻此帖之用心則不難理解。
此帖歷來刻本甚夥,而多以為南唐后主李煜之《澄清堂帖》所刻最先,然據現存《澄清堂帖》之確實零本未見其影,故不詳。日本中村不折氏以為遠自唐代已有刻本。古今中外翻刻本多達百種以上。東瀛名本有:
(1) “三井本”——貫名菘翁舊藏,後歸三井家。
(2)“上野本”——姜西溟舊藏,後歸日本上野有竹齋。
(3) “中村本”——王稚登舊藏,後歸日本中村氏書道博物館。以上皆係完帖,而刻入集帖者亦多。宋《淳化閣帖》第六、七兩卷中所刻,僅十五帖。宋《元祐秘閣續帖》刻入五帖,明吴廷 《余清齋帖》全刻入,明邢侗 《來禽館帖》、明王肯堂 《鬱岡齋堂》等集帖均有部份刻入。刻本中有出于唐人臨寫者,其中所謂“陝本”何人所臨,已不可考,但為今傳唐人臨本中之最精者。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