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舒 shū ㄕㄨ 《广韵》伤鱼切,平鱼,书。 12画 舌部6画 人部10画 统一码:8212 大五码:B5CE 国标扩:CAE6 「豫³」的被通假字。
1 缓慢;从容。
《诗・召南・野有死麇》:「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 毛传:「舒,徐也。」 《礼记・大学》:「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南朝 宋 鲍照《尺蠖赋》:「值夷舒步。」 2 平缓。
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3 安详;安宁。
唐 韩愈《南山诗》:「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参见「舒安」、「舒详」。 4 懈怠。
《书・多方》:「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 孔颖达疏:「言桀不能进行恭德,而舒惰於治民。」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知罪不诛兹谓舒。」 5 傲慢。
《史记・五帝本纪》:「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司马贞索隐:「舒,犹慢也。」 6 缓解。
晋 袁宏《後汉纪・质帝纪》:「依康陵之制,三分减一,以舒人力。」 宋 王安石《与马运判书》:「以谓宜料畿兵之驽怯者就食诸郡,可以舒漕挽之急。」 张英《老年突击队》:「武大炮舒了口气,又把两臂用力一挺。」 7 伸;伸展;展开。
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饟之。」 唐 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诗:「客来舒长簟,开合延清风。」 老舍《赵子曰》第三:「李景纯慢慢的舒出三个手指来。」 8 铺展;铺陈。
南朝 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翠帟舒阜,玄堂启扉。」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 9 抒发;发泄。
《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恐卒然不可爲讳,是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舒所蓄积,以补缀盛德之有阙遗。」 10 舒畅。
唐 杜甫《五盘》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红楼梦》第二五回:「总闷闷不舒,便出来看庭前才迸出的竹笋。」 11 春秋时国名。故地在今安徽省 庐江县西南。
《春秋・僖公三年》:「徐人取舒。」 杜预注:「舒国,今庐江 舒县。」 12 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