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常◎常zuǐ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为一种鸟类头上的毛角,假借为鸟喙(鸟嘴),由此引申为人或动物的口、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事物、说出来的话语等。 嘴 金文;《説文》所無zuǐ[口(意符)+觜(聲符)→嘴(口,動物吃食,發音的器官,亦指説話〈嘴巴〉;形狀或作用像嘴的東西〈山嘴、壺嘴兒〉。)] [明] 吴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二回):“這蟲鷖不大不小的,上秤稱,只有二三兩重。紅銅嘴,黑鐵脚,刷剌的一翅飛下來。” *嘴zuǐ16画 口部 (1) 口的通称: ~巴|~唇|~角。 (2) (~儿)指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 山~|溪~|壶~儿。 (3) (~儿)指吃的东西: 零~儿|偷~。 (4) 指说话: ~笨|多~|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