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
1 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
《左传・定公十四年》:「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仪礼・丧服》:「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祢矣。」 贾公彦疏引《论语》郑玄注:「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对。亦谓国外爲野人。」 2 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 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牛次原》:「几树垂杨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爲野人。」 3 庶人;平民。
《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 刘宝楠正义:「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 唐 白居易《访陈二》诗:「出去爲朝客,归来是野人。」 明 方孝孺《绿畴轩记》:「君子修德,以教野人。」 4 士人自谦之称。
唐 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仇兆鳌注:「野人,公自谓也。」 明 刘基《樵渔子对》:「夫高屋大厦,百鬼所阚;妖服贾祸,先哲时鉴:是岂野人之所愿欲哉!」 5 借指隐逸者。
唐 元稹《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诗之二:「野人爱静仍耽寝,自向黄昏肯去无?」 宋 王禹偁《题张处士溪居》诗:「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6 粗野之人。指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
《荀子・大略》:「管仲之爲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爲天子大夫。」 杨倞注:「类郊野之人,未浸渍於仁义,故不可爲王者佐。」 《红楼梦》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说话,虽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洪深《五奎桥》:「周乡绅:放屁!这是什麽野人,敢说这种野话!」 7 旧指未开化的民族。
《吕氏春秋・恃君》:「氐羌 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 篇笮之川,舟人、送龙 突人之乡,多无君。」 高诱注:「西方之戎无君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七・车里等各羁縻土司》:「野人者,在二长官司(茶山、麻里)界外,赤发黄睛,树皮爲衣,夜宿树上,丑恶凶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序例》:「野人所知亦简,故苗、黎、番、回虽悍,人能制之。」 8 指传说的猩猩之类。
《尔雅翼・释兽二》「猩猩」:「荀卿曰:『今天猩猩形相,亦二足无毛也。』既言二足而又言无毛,则去人不远矣,今人谓之野人。」参见「野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