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幺兹 既非麻花,又非丝束
释义

幺兹 既非麻花,又非丝束

在这里将甲骨文 “巳” 的颠倒之形是当作符号使用的。其所以当作符号使用,是因为它的出现使许多汉字的字意改变了性质,同时,它在汉字的生殖领域里占据了半壁河山,它的用场不少,作用极大。它就是后来楷化后的 “厶”——私字初文。

儿时在雪地里曾经见过两只狗屁股对着屁股,跑也跑不了,离也离不去,这时往往迎接它的是我们同伙投去的棍棒、石头与瓦块。那时候不知道狗连私是狗在“做爱”,只有羞怯与好笑。后来接触了甲骨文、金文,对汉字的构形造意产生了兴趣,才逐渐发现许多汉字的构形印证了我垂髫之年在雪地里看到的事实。狗们也是为了自己生命的延续搞起“继往开来”、“传宗接代”的大事了!
在这里将甲骨文“巳”的颠倒之形是当作符号使用的。其所以当作符号使用,是因为它的出现使许多汉字的字意改变了性质,同时它在汉字的生殖领域里占据了半壁河山,它的用场不少,作用极大。它就是后来楷化后的 “厶” ——私之初文。“厶”在 《私公》 一节中已经有过专门交代,这里恕不赘述。“巳”很可能取象于精虫,“厶”又是巳180度翻转的颠倒之形,厶在汉字组构中是男女性器的标意符号。


甲骨文的“幺”是由两个“厶”组构而成,为会意字。“幺”音要(yao),幺在汉字的字意里是“一”的别称,清顾炎武《日知录·三二幺》 中说: “一为数之本,故可以大名之。……又为数之初,故可以小名之,骰子之一为幺是也。”造字者把两个事物上下连接,整合而为“一”,标以“要”声,作幼小、细微之解,除了赋予“生”的蕴意以外,更多的是赋予它“连续不断”与哲学上“根”的意义。幺音通“要”,是重要、要害、要紧的意思,“原道第一”是诸子百家的共识,“幺”(一)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老子《道德经》: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幺”是个小中见大的字,仅以其构形,在这里可以用张介宾《类经图翼》中一段话去概括它的意思: “故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偶一奇; 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方圆也,动静也,奇偶也,辟阖也,总不出一与二也。”《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幺” 就是古人把两个事物整合连接为 “一”并以“要”标音的原因,也即顾炎武说的“一为数之本,故可以大名之”。“幺” 殷卜用作 “玄” 即“黑色” 的意思,或用作 “兹” 即 “此”、“这”的意思,“幺云其雨”,是说黑云密布的样子,天可能要下雨; “三幺牛” 是说三头黑牛。金文一款的“幺”相纠相连的韵味十分明显,似乎造字者有意显示他的想象能力。二款的“幺”刻意制作成两个女阴相连的形状,以强化“生” 的蕴意。“幺” 在汉字组构中是以 “生” 的标意参与组字的,由 “幺”所组成的汉字一般都具生殖之意,如 “胤”、“要”、“玄”、“幼”、“孙”、“後” 等。《说文》:“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 许慎所说与 “幺”虽有一定距离,但走得不是很远,而历代的解释者是一边倒地将 “幺” 释为 “丝束”、“结绳” 并牵强附会地说出一大堆的所谓道理来,可见望文生义历来是那些自称为行家里手者的通病。楷书是小篆的隶变。
甲骨文的“兹”是由两个“幺” 比肩组构而成,殷 卜用为 “此”,如 “兹夕” 即当天夜晚; “兹用” 即多次卜贞之中择用此卜; “贞,兹雷其雨”,是说经过贞卜,打雷滋生了这一场大雨; “兹邑”,即指商王国的都邑,也是殷商王国的代名,因为商代还是城邦制度,“兹邑” 是取其洹水的滋养之意;“洹其乍 (作) 兹邑咎”,是说洹河要涨水,对畿辅兹邑不利; “洹弘 (洪) 弗敦 (迫) 邑”,是说洹河的大水是不会危及畿辅兹邑的。“兹邑其有震”,是说都邑地方有地震; “水其福兹邑”,商周时代除黄河外人们称河皆为“水”,这是说洹河的水滋养了都邑,给殷商人带来了福祉。因此,一个从 “水” 兹声的 “滋” 字便又造了出来 (当时为象形兼会意字),“滋” 很可能是对洹水的一种称谓,“王步于滋” 是说商王徒步涉水过了洹河。“兹” 后来也通 “滋”,滋具 “益”、“更加”之意。“丙辰 卜,殻,帝隹 (唯) 其冬 (终) 兹邑; 贞,帝弗冬兹邑。贞,帝隹其冬兹邑;帝弗冬兹邑”。卜问上帝是否要终止兹邑 (商国) 的命运,经过贞卜卜辞说“帝弗终兹邑”,上帝不会终止商国命运的,是两问两答的龟辞形式。殷商人给予“兹” 所倾注的滋养生息、福遂祉至、生殖繁衍的寄托与喜忧安危的情怀,仅仅一个 “此”、“这”是远远不够的。有解字者说,甲骨文的 “兹” 是“丝” 的初文,这岂不过分肤浅或简单了一些。金文一款的 “兹” 与甲骨文无别,二款金线吊葫芦的“兹” 富具象形韵味,它是仿照“幺” 的处理办法,将两对四个“厶” 画作产门,一律涂上生殖的色彩,而更富具象形韵味与生殖色彩的当是古“兹”字。这一古形“兹”是碧落碑的造形,碧落碑是唐高祖子韩王元嘉为其母房太妃所立。其字形是上为并排两个“∧” 形符号,在这里是女阴的标意,下边是 一对形似公母卯合的状态,在这里是性接触的表意,同样蕴意为 “生”。小篆恢复甲骨文、金文的形状,并在上部增加笔画,两 “屮” 并摆,后来衍为 “兹”(ci ); 而两个并摆倒形的 “屮”,后来衍为 “兹”(xuan),是由两个“玄”组成,标意为更黑的颜色。这两个字和其它很多汉字一样,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奇怪现象: “兹”,形存而意亡;“兹”,意存而形亡,现在通行的“兹”(ci)是它魂附体,仍然扮演着离魂之体的角色。


阴山岩画 《连厶图》(盖山林: 图873,877,1412)


“兹”的本意是滋养生息、生殖繁衍,并具益多、更加之意,《易经·晋》: “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墨子 · 尚同》: “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 《汉书 · 五行志》: “赋敛兹重,而百姓屈竭。” 这里的 “兹” 是作 “更加” 意使用。渊远流长、潺潺不息的泉水也称 “兹泉”。兹泉位于今宝鸡市陈仓区境内,相传是姜子牙钓鱼的地方,据《水经注·渭水》 载: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丸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现在称作钓鱼台,是陕西关中西部的名胜之一、旅游热点。
与 “兹” 所组构的汉字如孳、慈、幽、磁、畿、幾、滋、继、断等不仅具有生殖繁衍、滋润浸乳之意,而且还颇具吸引力和后继有人的意境。看来“丝束”之说是不能成立的。“麻花”不仅不能吃,丝绸衣服也很难穿到身上了。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