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 ) 元湛妃王令媛墓誌,東魏 榛枯濟濟,瓜瓞綿綿。
 賀屯植墓誌,北周 葬於豳州三水縣榛川之東平原。 按: 右訛與“奉”同形。
 張休光墓誌,唐 榛枯野火,葉死秋霜,唯餘盛烈,終天不亡。
 霍氏墓誌,唐 椇榛脯脩,備虔恭於晨夕。
 王璠墓誌,後唐 宫闈盡變於荆榛。 《説文》: “榛,木也。从木秦聲。一曰菆也。” 菆,即叢聚。戰國文字中“榛”借“蓁”字表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簡31: “高山陞(登),蓁林。”王璠墓誌“荆榛”泛指叢生灌木,用來形容荒蕪情景。
榛★规◎常
zhēn形声,从木,秦声,本义为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引申为榛树的果实(通称榛子)、丛生的荆棘等。 榛*zhēn(14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 和禾的末笔都是捺,为避重捺,禾的末笔捺改点。 △榛zhēn14画 木部 (1) 落叶乔木,叶子圆形或倒卵形,雄花黄褐色,雌花鲜红色,果小而坚,近球形,可食用或榨油。 (2) 这种植物的果实,通称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