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 甲骨文合集33153,殷 □未貞在樂。 按: 地名。
 甲骨文合集36904,殷 癸亥卜, 在樂, 貞王旬亡 。
 召樂父匜,殷周金文集成10216,西周晚期 召樂父乍(作)婦妀(妃)寶也(匜)。
 晉侯對盨蓋,上海博物館館刊第七輯,西周晚期 甚樂于原隰。
 眚仲之孫簋,殷周金文集成4120,春秋早期 眚中(仲)之孫爲 (尋) ()樂 子㠱父乍(作) 。
 子璋鐘,殷周金文集成113,春秋晚期 用樂父 (兄)者(諸)士。
 王孫遺者鐘,殷周金文集成261,春秋晚期 用樂嘉賓父(兄)及我 (倗)友。
 樂子簠,殷周金文集成4618,春秋晚期 樂子敬 (擇)其吉金。
 徐王子 鐘, 殷周金文集成182,春秋 (以)樂嘉賓倗友者(諸)臤(賢)。
 三年 令戈,殷周金文集成11338,春秋
命(令)樂𤴨。
 古璽彙編5314,戰國 樂。
 古陶文彙編3.804,戰國 樂巛。
 古陶文彙編3.823,戰國 □樂。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31,戰國
(治)樂和𢙇(哀)。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4,戰國 天下樂進而弗詀(厭)。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2,戰國 豊(禮)愄(畏)守樂孫民𢼂(教)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性情論8,戰國 《(詩)》、《箸(書)》、《豊(禮)》、《樂》,丌(其)司(始)出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1,戰國 亡(無)聖(聲)之樂,塞于四方。 按: 省一“幺”。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32,戰國至秦 [凡且有]大行遠行若飲食歌樂。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05,西漢 使𦡊(體)皆樂養(癢)。
 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615,西漢 輕國重樂。
 漢印文字徵 樂之印。
 漢印文字徵 陽樂侯相。
 漢印文字徵 長樂。
 漢印文字徵 皃樂安。
 樂生柩記後,晉 陽平樂生,年七十。
 元敷墓誌,北魏 君諱敷,字普樂,河南洛陽人也。
 □靜墓誌,隋 君諱靜,字迴樂,南陽荆州人也。 按: 下从“心”。
 高緊墓誌,隋 不上春臺,英謀而自樂。 按: 綴加心旁。
 萬壽寺記,唐 高帝七年,長樂宫成,自櫟陽徙都之。 《説文》: “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甲骨文从木从絲,象設絲線於木器,爲弦樂器的形象。金文始累加“白”旁表聲,或以爲“白”是調弦之器。上博簡或省一“幺”。楚系簡帛文字中下所从“木”訛變明顯,與“火”同形。楷書中或綴加心旁。
258.趣談“樂”字樂,筆者第一次見到樂的古文字是三十年前在旅順博物館的櫥窗裏,見到一把古琴,旁邊的説明却是一個甲骨文 ,上面是弦,下面是木制琴身,這個甲骨文明明是音樂的樂,何以變成了“琴”,當時困惑不解,問人也無答。於是引起筆者對漢字由來的極大興趣。後來得知“樂”本來是琴,只是因爲樂是抽象的虛詞,只好假借象形的實詞一用,於是另造“琴”字返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