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33153,殷
□未貞在樂。
按: 地名。

甲骨文合集36904,殷
癸亥卜, 在樂, 貞王旬亡

召樂父匜,殷周金文集成10216,西周晚期
召樂父乍(作)婦妀(妃)寶也(匜)。

晉侯對盨蓋,上海博物館館刊第七輯,西周晚期
甚樂于原隰。

眚仲之孫簋,殷周金文集成4120,春秋早期
眚中(仲)之孫爲(尋)()樂子㠱父乍(作)

子璋鐘,殷周金文集成113,春秋晚期
用樂父(兄)者(諸)士。

王孫遺者鐘,殷周金文集成261,春秋晚期
用樂嘉賓父(兄)及我(倗)友。

樂子簠,殷周金文集成4618,春秋晚期
樂子敬(擇)其吉金。

徐王子鐘, 殷周金文集成182,春秋
(以)樂嘉賓倗友者(諸)臤(賢)。

三年令戈,殷周金文集成11338,春秋
命(令)樂𤴨。

古璽彙編5314,戰國
樂。

古陶文彙編3.804,戰國
樂巛。

古陶文彙編3.823,戰國
□樂。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31,戰國
(治)樂和𢙇(哀)。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4,戰國
天下樂進而弗詀(厭)。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2,戰國
豊(禮)愄(畏)守樂孫民𢼂(教)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性情論8,戰國
(詩)》、《箸(書)》、《豊(禮)》、《樂》,丌(其)司(始)出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1,戰國
亡(無)聖(聲)之樂,塞于四方。
按: 省一“幺”。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32,戰國至秦
[凡且有]大行遠行若飲食歌樂。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05,西漢
使𦡊(體)皆樂養(癢)。

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615,西漢
輕國重樂。

漢印文字徵
樂之印。

漢印文字徵
陽樂侯相。

漢印文字徵
長樂。

漢印文字徵
皃樂安。

樂生柩記後,晉
陽平樂生,年七十。

元敷墓誌,北魏
君諱敷,字普樂,河南洛陽人也。

□靜墓誌,隋
君諱靜,字迴樂,南陽荆州人也。
按: 下从“心”。

高緊墓誌,隋
不上春臺,英謀而自樂。
按: 綴加心旁。

萬壽寺記,唐
高帝七年,長樂宫成,自櫟陽徙都之。
《説文》: “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甲骨文从木从絲,象設絲線於木器,爲弦樂器的形象。金文始累加“白”旁表聲,或以爲“白”是調弦之器。上博簡或省一“幺”。楚系簡帛文字中下所从“木”訛變明顯,與“火”同形。楷書中或綴加心旁。

樂,甲骨文作,金文作(摹本),小篆作
从𢆶从木會意, “𢆶” 象雙束絲之形, “木” 爲木架。 羅振玉説,从絲附木上,爲琴瑟之象。金文增 “白”作聲符。本義是樂器或音樂,引申爲快樂、喜悦等義。注意音有二讀。卜辭或用作地名。銘文或用音樂、奏樂、使之快樂等義。
楚簡帛文作,仔細觀察字形所从之“幺”字的寫法以及演變,可知“”字一體的由來。秦簡牘文作,篆意猶存。

(yuè)

从木,虡也。上象鼓鞞形。
【按】樂,古文字形作,上象鼓,下象鼓架,會音樂之意。虡,音jù,古代懸挂鐘或磬的架子兩旁的柱子。

258.趣談“樂”字

樂,筆者第一次見到樂的古文字是三十年前在旅順博物館的櫥窗裏,見到一把古琴,旁邊的説明却是一個甲骨文,上面是弦,下面是木制琴身,這個甲骨文明明是音樂的樂,何以變成了“琴”,當時困惑不解,問人也無答。於是引起筆者對漢字由來的極大興趣。後來得知“樂”本來是琴,只是因爲樂是抽象的虛詞,只好假借象形的實詞一用,於是另造“琴”字返還。


乐,甲骨文;金文;yuè,lè,lào

[么(絲→弦,意符) +白(琴上的徽,由貝殼製成。意符) +木(琴體意符)→ 樂(《説文》:“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鼙。”象鼓鼙之説不確。羅振玉:“樂,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增白以象調弦之器。”羅説較爲切合實際,但“白象調弦之器”可以商榷。樂,擬爲“琴”本字,張弦於木上,琴面有標誌泛音位置和音位的“徽”,琴徽爲圓星形,排在琴面板的一側,多用貝殼,磁或金屬製成,共十三枚,居中的最大,呈“白色”,故知“樂”字中的“白”的由來。琴一般稱爲古琴(周代已有),以别於外來的“胡琴”。1.yuè 後泛指樂器,另造“琴字”字〈音樂,樂器〉。2.lè 聽了音樂所产生的一種愉快的感覺(快樂)。3.lào用於地名:樂亭,在今河北。)]
《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與民偕樂(lè),故能樂也。”(偕,一同。)

*lawk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虞也。(六篇上)
木上安線之樂器。早期的弦樂使用敲打的方式。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