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 ) 鄬子倗缶,近出殷周金文集録1036,春秋晚期 楚弔(叔)之孫鄬子(倗)之浴缶。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2,戰國 江𣳠(海)所以爲百浴(谷)王, 以其能爲百浴(谷)下,是以能爲百浴(谷)王。 按: 讀作“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8,戰國 㙑(禹)乃從灘(漢)以南爲名浴(谷)五百,從灘(漢)以北爲名浴(谷)五百。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04正,戰國至秦 毋以卯沐浴,是謂血明,不可□井池。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西漢 小嬰兒以水[半]斗,大者以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撓,以浴之。
 漢印文字徵 尚浴。
 漢印文字徵 尚宫南浴。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於是學徒沐浴純澤。
 成朗墓誌,唐 姬水浴神,岐陽啓胄。 《説文》: “浴,洒身也。从水谷聲。”
浴★常◎常
yù初为表意,甲骨文从人从皿,人旁有水点,象人在器皿中洗浴之形;小篆改为形声,从水,谷声,隶定为“浴”。洗澡。 【辨析】 浴/沐/洗 见442页“洗”。 浴yù(10画)
  *浴yù10画 水部 洗澡。比喻全身沉浸,浸染: ~池|沐~|海水~|日光~|~血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