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 ) 諫作父丁觶,殷周金文集成6493,西周早期
(諫)乍(作)父丁寶(尊)彝。
 臣諫簋,殷周金文集成4237,西周中期
(諫)曰……
 諫簋,殷周金文集成4285,西周晚期
(諫) (拜)𩒨首。
 作册封鬲,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02期,西周晚期 虔𡖊(夙)夕卹周邦, 保王身, 諫辪 (四)或(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9,戰國
(鮑) (叔)𤘈(牙)與級(隰) (朋)之諫。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内豊7,戰國 孝而不諫, 不 (成)……不 (成)孝。
 漢印文字徵 孟諫將印。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厥子聖,爲諫議大夫。
 竇泰墓誌,北齊 及永安御曆,豫定策之功,除射聲校尉、諫議大夫。
 謝岳墓誌,隋 父憘,諫議大夫。
 石臺孝經,唐 諫爭章第十五。 《説文》: “諫,証也。从言柬聲。” 諫,从言柬聲。然而從戰國古璽到隋唐石刻,均有將“柬”中兩點連爲一横從而使聲旁變爲“東”的情況,這種省寫在減少筆畫的同時也降低了聲旁的標音功能。 明代字書《字彙》有“諌”,多動切,“多言。與諫不同,俗誤以爲諫”。大概早先“諫”、“諌”異寫,音義無别。後來出現念多動切的“諌”,於是産生混淆。《古璽彙編》有“諌”,是否爲“諫”之異,仍可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