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 ) 甲骨文合集32654,殷 兄在父丁升。 按: 字形四周點,象倒出糧食之形。
 甲骨文合集30973,殷 其 新鬯二升一卣王[受又]。 按: 容量單位。
 友簋,殷周金文集成4194,西周中期 升于氒文 (祖)考。
 徐 尹鉦鋮, 殷周金文集成425,春秋 次 升 。 按: 字形左側部分,象倒出糧食之形。
 十五年高陵君鼎,考古1993年03期,戰國晚期 一斗五升大半。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7,戰國 升爲天子而不喬(驕)。 按: 字形無點狀筆畫。
 關沮秦漢墓簡牘·周家臺三零號秦墓簡牘·病方及其它315,秦 取東<柬>灰一升,漬之。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38,西漢 得曰: 齎米三斗三升四分三。
 居延新簡ESC.34,西漢 出粟三石三斗三升。
 漢印文字徵 升睦子家丞。
 漢印文字徵 樊升之印。
 漢印文字徵 孫升。
 郃陽令曹全碑陰,東漢 故郵書掾姚閔升臺。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未升卿尹,中失年兮。
 王基斷碑,三國魏 升降順道,德讓靡武。 按: 升降,指盛衰。
 元彜墓誌,北魏 升降詳雅,蕰藉可觀。
 元欽墓誌,北魏 長源與積石分流,崇峰共升極齊峻。
 豆盧實墓誌,隋 應天順民,言升相府。
 來僧墓誌,唐 松悲風而蓋偃, 月 墳而鏡懸。 按: 增構件“金”。 《説文》: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升”爲“ (斗)”字之分化字形, 斗杓内增點狀物, 有學者以爲象以斗舀取糧食之形。由於“升”與“斗”形體相近,故春秋戰國文字中兩字常混用,隸變後“升”字往往加點筆,蓋意在區别。唐石刻有字形从金。 “升”字甲骨文或用作容量單位,如文例中 “二升”或用作祭所之名,字或增加廾旁、示旁(附録如下)。後世文獻多沿用爲容量單位,又引申爲升起、上升。
 甲骨文合集26954,殷 其用妣辛 (升)。
 甲骨文合集30922,殷 貞夕 (升)其遘雨。
 甲骨文合集35709,殷 貞王 甲 (升)亡 。
升陞★异◎次;昇★异◎次★常◎常
shēnɡ升,象形,甲骨文、金文字形与“斗”略同,因升小于斗,故加小点以示区别;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升”。本义为量粮食的器具,引申为容量单位,假借为由下向上或由低向高移动、登上、提高等。陞,形声,从阜、土,升声,本义为上升、向上,引申为提高。昇,形声,从日,升声,本义为太阳升起,引申为升起。《异体字表》以“陞”“昇”为异体字。 【辨析】 ❶“升、昇、陞”不是等义异体字,其用法有同有异。“陞”用于人名、地名时,不改为“升”。 ❷升/乘/登/腾 见405页“腾”。 【构词】 升官(升官∕陞官)∣升降(升降∕陞降)∣升旗(升旗∕陞旗)∣升迁(升遷∕陞遷)∣高升(高升∕高陞)∣晋升(晉升∕晉陞)∣提升(提升∕提陞)∣升华(升華∕昇華)∣升平(升平∕昇平)∣升腾(升騰∕昇騰)∣升天(升天∕昇天)∣升水(升水)∣公升(公升)∣毫升(毫升)∣毕昇(畢昇,宋代人,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宋代又有畢升,是另一个人)∣洪昇(洪昇,清代戏曲作家)∣赵昇(趙昇,南宋人,著有《朝野类要》)∣昇州(昇州,古州名,唐代开始设置,故址在今南京)∣龙昇(龍昇,夏国年号,407年匈奴族酋长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国号为夏,431年被吐谷浑所灭) 升陞;昇shēng(4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往 高 处 移 动 (与“降” 相对)” “等级提高(与 “降” 相对)” 等义时,“升” 的异体是昇、陞,其中 “陞” 多用于“晋升” 义; 表示 “量粮食的器具” “市升的简称”和 “法定计量单位中的体积单位” 等义时,“升”没有异体。起笔是撇,不是横。第三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升1shēng4画 丿部 (1) 量粮食的容器,容量为10合(gě)。 (2) 容量单位,市制与公制相等,为1立方分米。公制1升等于1000毫升(立方厘米),1000升等于1立方米。市制1升等于10合,10升等于1斗。
*升2〔昇〕shēng (1) 由下向上、由低到高地移动: 上~|~国旗|太阳从东方~起。 (2) 提高: ~学|~值|~官|提~。
*升3〔陞〕shēng同“升2 (2)”。 “昇”另见shēng(364页);“陞”另见shēng(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