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 甲骨文; 金文; 篆gōng[月(肉,意符)+ 厷(聲符)→肱(《説文》:“肱,臂上也。從又,從古文厷。 ,古文厷,象形。 ,厷或從肉。”人和動物的上臂部從肩關節到肘關節。上臂部的骨稱肱骨。股爲大腿。股肱比喻國家棟樑。)] 《詩經·小雅·無羊》:“麾之以肱,畢來既外。”(牧童手臂揮幾揮,羊兒全部把圈歸。) [春秋] 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二年》:“略其武夫,以爲己腹心、股肱、爪牙。”(豢養武士,作爲自己的心腹、打手和幫兇。) [西漢] 司馬遷 《史記·夏本紀》:“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於是唱道:“大臣欣喜盡職呀,元首圖奮發呀,各業都發達呀!”) △肱gōng8画 月部 〈书〉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骨|股~|曲~而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