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 甲骨文合集24471,殷 甲寅卜,王日貞翌乙卯其田亡災。于谷。 按: 从𠔁从口, 會山谷兩分如口之意。
 啓作祖丁尊,殷周金文集成5983,西周早期
山谷。
 啓卣,殷周金文集成5410,西周早期
 山谷至于上𥎦(侯) 川上。
 格伯簋,殷周金文集成4263,西周中期 格谷杜木 谷 桑。
 古璽彙編3316,戰國 俞谷。
 古璽彙編123,戰國 壺谷相公。 按: “口”訛爲“日”。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1,戰國 聖人谷(欲)不谷(欲),不貴難得之貨。 按: 讀作“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46,戰國 三軍大敗不(勝), (卒)谷(欲)少多。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89,戰國至秦 喜,人<入>水中及谷,得也。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44,西漢 有(又)别離居山谷中。
 漢印文字徵 上谷太守章。
 漢印文字徵 王谷。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遭白茅谷水災害,退於戊亥閒。
 寇猛墓誌,北魏 燕州上谷郡俎陽縣都鄉孝里人也。
 元彜墓誌,北魏 葬于京西谷水之北皋。
 寇熾墓誌,北周 上谷昌平人。
 張濤妻禮氏墓誌,隋 市朝或改,陵谷有遷。 《説文》: “谷,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 “谷”字从𠔁从口, 會山谷兩分如口之意。“𠔁”字《説文》: “分也。 从重八。八,别也,亦聲。”古璽文字“口”或訛誤爲“日”。
谷穀★繁◎常★常◎常
谷,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1下象谷口(山谷出口),上象有水从谷口流出之形。本义读ɡǔ,溪水从山涧流向平原,引申为山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或夹道)、困境等,假借为庄稼和粮食作物的总称、生长、姓等;又读yù,用于“吐(tǔ)谷浑”,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穀,形声,从禾, .jpg) (què)声,读ɡǔ,本义为庄稼和粮食作物的总称,引申为谷子(一种草本植物,是主要作物)、生长、善、美等,假借为姓。近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将“穀”简作“谷”,用同音字代替。 【辨析】 ❶“谷”与“穀”不是等义简繁字。这两个字分别用于不同的姓。 ❷古籍中的“穀”,除了用于农作物义之外,都不能简作“谷”。用于“穀梁(复姓)”和“《穀梁传》”(又称《春秋穀梁传》,儒家经典之一),不简作“谷”。 ❸以“谷”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u或ü,但声调和声母不同。sú:俗∣yù:浴、欲、裕、峪、鹆。 【构词】 谷物(穀物)∣稻谷(稻穀)∣五谷丰登(五穀豐登)∣硅谷(硅谷)∣山谷(山谷)∣深谷(深谷)∣进退维谷(進退維谷) 谷 (gǔ)从水半見出於口。 【按】谷,《説文》:“泉出通川爲谷。”指兩山之間狹長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有水流匯聚。 甲骨文谷字作 ,上象水形,下象出口。小篆構意與甲骨文保持一致,會意山谷。 谷(7画) ❶gǔ(穀) ❷yù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读gǔ,表示 “谷物” 的意思时,“谷” 的繁体是 “穀”;表示 “山谷” 的意思或读yù时,“谷”没有繁体。 *谷1gǔ7画 谷部 (1) 两山或两块高地之间的流水道或狭长夹道: 山~|峡~|山鸣~应(yìng)。 (2) 姓。
*谷2(穀)gǔ (1)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五~|百~。 (2) 我国北方的一种粮食作物,籽实去壳后叫小米。 (3) 〈方〉稻;稻的籽实: 糯~|粳~。 另见yù(489页)。
*谷yù7画 谷部 吐谷浑,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隋唐时曾建立政权。 另见gǔ(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