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
1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晋 潘岳《西征赋》:「振鹭于飞,凫跃鸿渐,乘云颉颃,随波澹淡。」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夷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宋 契嵩《<坛经>赞》:「若形影之无碍也,若鸿渐之有序也。」 2 比喻仕宦的升迁。
《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注引应劭曰:「鸿,鸟也;渐,进也。言先人至汉十世,始进仕。」 南朝 宋 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鸿渐随事变,云台与年峻。」 宋 陆游《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始龙骧於学海。」 3 比喻仕进於朝的贤人。
《後汉书・蔡邕传》:「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缙綎,鸿渐盈阶,振鹭充庭。」 李贤注:「喻君子仕进於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