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 甲骨文合集4037,殷 ……𢓊复㞢行。 按: 从 , 上所从不明。
 甲骨文合集5408,殷 [貞]王勿复……
 甲骨文合集5409,殷 己巳卜,爭,貞王复涉……
 甲骨文合集7076正,殷 甲寅卜,爭,貞曰: 雀來复。

从盨, 殷周金文集成4466, 西周晚期 𠀠(其)邑复 言二邑。
 黄子匜,殷周金文集成10254,春秋早期 霝(令) (終)霝(令)复。
 侯馬盟書85:25,春秋 复趙𠇗及其子孙。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戰國
(絶) (僞)弃 <慮>,民复(復)季<孝>子(慈)。 按: “复”上所从訛變爲“酉”,下所从 上一横乃飾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22,戰國 車敚(説)复(輹)。 《説文》:“𡕨, 行故道也。 从 , 畗省聲。 ” “𡕨”字甲骨文下从 , 上从不明。徐中舒認爲是《詩·大雅·緜》 “陶復陶穴”之“復” (地室)的象形初文。 戰國文字頗多變化。 《宋本玉篇》: “𡕨, 扶菊切。故行道也。今作復。”又: “復,符六、扶救二切。重也,返復也。”
复復★繁◎常;複★繁◎常★常◎次
fù复,表意,甲骨文、金文从止,象人脚趾由穴居两侧通道出入之形,本义表示往返出入。小篆1、隶书1字形稍变。復,形声,从彳,复声,本义为返回来、回去,引申为恢复、报复、回答、重复、繁复等。複,形声,从衣,复声,本义为有衬里的衣服,引申为两重或多重的、非单一的、繁复、重复等。近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把“復”简作“复”。《简化字表》又把“複”简作“复”,采用同音代替。 【辨析】 ❶“复”与“復”“複”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复”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fù:腹、馥、鳆∣bì:愎。 ❸以“復”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fù:覆∣lǚ:履。 ❹“复信”“答复”也作“覆信”“答覆”,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❺复/再 见530页“再”。 ❻复/重(chónɡ) 见562页“重”。 ❼复/覆 见115页“覆”。 【构词】 复辟(復辟)∣复查(復查)∣复仇(復仇)∣复发(復發)∣复活(復活)∣复还(復還)∣复信(復信/覆信)∣答复(答復/答覆)∣反复(反復/反覆)∣恢复(恢復)∣康复(康復)∣批复(批復)∣收复(收復)∣修复(修復)∣复合(複合)∣复利(複利)∣复赛(複賽)∣复式(複式)∣复习(複習)∣复印(複印)∣复杂(複雜)∣复制(複製)∣重复(重複)∣繁复(繁複) 复fù (甲) 会意字,甲骨文画的是古代住宅的俯视图。前后或上下为通道,中间为“口”,即地窖,代表居室,最下部是“止”(即“攵”),表示来回走。《说文》:“复,行故道也。”本义为返回来、反回。《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不可复也。”引申为恢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fù 腹(腹背受敌) 覆(天翻地覆慨而慷) 馥(馥郁) 鳆(亦称“鲍鱼”) 蝮(一种毒蛇) 相关链接 “履”(lǚ),从《说文》的篆字看,由尸、彳、舟、夂合成,属会意字。意思是人走路时“足所依也。”足之所依,鞋也。舟,表示人穿的鞋像“舟”(小船),楷书讹变为“复”。
复 (fù)古“復”字。行故道也。从⼢,畗省聲。腹、輹、複、鰒从之。 51.趣談“复”字复,甲骨文從夊(suī)。金文則變成了像用手重疊器皿,篆文又變成了“從夊,畐聲”。許慎老先生説“复”是“行故道也”,就是重復的意思。實際上“夊”就是趾向下的一隻脚。在這裏是“示動符”,表示走路。
复復;複fù(9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表示“反复、答复、报复、复发” 等意思时,“复” 的繁体是 “復”; 表示 “非单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意思时,“复” 的繁体是“複”。曰,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下面是三笔折文夂, 不要错写成四笔反文攵。 *复1(復)fù9画 夂部 (1) 转过去或转回来: 反~|往~|翻来~去。 (2) 回答: ~信|敬~|答~|电~|批~。 (3) 还原: ~刊|光~|收~|~原|康~|修~。 (4) 报复: ~仇。 (5) 再;又: ~发|~议|~查|死灰~燃|去而~返。
*复2(複)fù (1) 重复: ~核|~习|~写|~制|~述。 (2) 非单一的;两重(chóng)或两重(chóng)以上的: ~句|~姓|~杂|~合|~分数。
|